5《故都的秋》導學案 2021-2022學年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 (上冊)
發(fā)布日期:2023-05-26 來源: 瀏覽次數:536
《故都的秋》導學案
一、教學目標:
1、知識目標:
(1)了解郁達夫的思想和創(chuàng)作風格。
(2)學習以情馭景、以景顯情的藝術手法。
(3)了解本文的脈絡結構,領略故都的秋色、秋味、秋聲。
2、能力目標:
(1)培養(yǎng)朗讀感悟、品味揣摩語言的能力。
(2)理解本文“主觀情”與“客觀景”的自然融合。體味詩意秋景圖,把握散文“形”與“神”的辯證關系。
3、情感目標:領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觀情感,培養(yǎng)人文情懷,提高審美能力。
二、教學重點:
1、品味語言。
2、學習以情馭景、以景顯情的藝術手法。
3、理解本文“主觀情”與“客觀景”的自然融合。
三、教學難點:準確把握作者豐富的情感內涵。
四、教學過程
第一課時 自主課
(一)新課導入
(二)自主學習
1、識作者
其人。郁達夫(1896-1945),原名郁文,浙江富陽人?,F代著名的小說家、散文家。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。從小熟讀唐詩宋詞和小說雜劇。曾赴日本留學,與郭沫若等組織成立“創(chuàng)造社”。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小說集《沉淪》,被公認是驚世駭俗的作品。他的散文、舊體詩詞、文藝評論和雜文政論也都自成一家,不同凡響。
其事。郁達夫在文學創(chuàng)作的同時,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,先后在上海、武漢、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。1938年底,郁達夫應邀赴新加坡辦報并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,星洲淪陷后流亡至蘇門答臘,因精通日語被迫做過日軍翻譯,其間利用職務之便暗暗救助并保護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難友、愛國華僑和當地居民。1945年8月29日,被日本兵殘酷殺害,終年49歲。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。
其文。郁達夫的散文是“自敘傳”式的自我表現,是最為坦誠、露骨的自我表現。他不加掩飾地表露他的身世、思想、感情、癖好,將自己的信仰、習慣、性格甚至病態(tài)都大白于天下,以一己的身世、感受,集中表現了在舊社會的壓迫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悶,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散文特色。這種特色就是感傷弱者的情調,浪漫的青年覺醒者的理想,反壓迫的民主主義者的傾向。
查看全部內容,請點擊下載
《故都的秋》導學案
一、教學目標:
1、知識目標:
(1)了解郁達夫的思想和創(chuàng)作風格。
(2)學習以情馭景、以景顯情的藝術手法。
(3)了解本文的脈絡結構,領略故都的秋色、秋味、秋聲。
2、能力目標:
(1)培養(yǎng)朗讀感悟、品味揣摩語言的能力。
(2)理解本文“主觀情”與“客觀景”的自然融合。體味詩意秋景圖,把握散文“形”與“神”的辯證關系。
3、情感目標:領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觀情感,培養(yǎng)人文情懷,提高審美能力。
二、教學重點:
1、品味語言。
2、學習以情馭景、以景顯情的藝術手法。
3、理解本文“主觀情”與“客觀景”的自然融合。
三、教學難點:準確把握作者豐富的情感內涵。
四、教學過程
第一課時 自主課
(一)新課導入
(二)自主學習
1、識作者
其人。郁達夫(1896-1945),原名郁文,浙江富陽人。現代著名的小說家、散文家。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。從小熟讀唐詩宋詞和小說雜劇。曾赴日本留學,與郭沫若等組織成立“創(chuàng)造社”。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小說集《沉淪》,被公認是驚世駭俗的作品。他的散文、舊體詩詞、文藝評論和雜文政論也都自成一家,不同凡響。
其事。郁達夫在文學創(chuàng)作的同時,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,先后在上海、武漢、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。1938年底,郁達夫應邀赴新加坡辦報并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,星洲淪陷后流亡至蘇門答臘,因精通日語被迫做過日軍翻譯,其間利用職務之便暗暗救助并保護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難友、愛國華僑和當地居民。1945年8月29日,被日本兵殘酷殺害,終年49歲。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。
其文。郁達夫的散文是“自敘傳”式的自我表現,是最為坦誠、露骨的自我表現。他不加掩飾地表露他的身世、思想、感情、癖好,將自己的信仰、習慣、性格甚至病態(tài)都大白于天下,以一己的身世、感受,集中表現了在舊社會的壓迫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悶,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散文特色。這種特色就是感傷弱者的情調,浪漫的青年覺醒者的理想,反壓迫的民主主義者的傾向。
查看全部內容,請點擊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