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bdo id="wmomi"></bdo>
  • <ul id="wmomi"></ul>
    <delect id="wmomi"></delect>
  • <menu id="wmomi"></menu>

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二首 教案 2022-2023學(xué)年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(chǔ)模塊上冊

      發(fā)布日期:2023-06-21  來源:  瀏覽次數(shù):529

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二首

      一、常識積累

      1. 寫作背景

      《靜女》出自《詩經(jīng)·邶風(fēng)》,是邶地(今河南湯陰境內(nèi))的民歌。寫的是一對戀人約會時的情景,表現(xiàn)了男子對戀人溫柔嫻靜的稱贊以及對她的深深情意,歌頌了他們之間淳樸而真摯的愛情。

      《黍離》出自《詩經(jīng)·王風(fēng)》,一般認(rèn)為是周大夫悲憫宗周覆亡之作。周平王動遷后,周大夫經(jīng)過西周故都,見昔日繁華的都城已成廢墟,遍種黍稷,有感于世事變遷,家國興亡而作。表達(dá)的是綿綿不盡的故國之思。后來,“黍離之悲”成為表達(dá)亡國之痛的代名詞。

      2. 文學(xué)常識

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。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(公元前11世紀(jì))至春秋中葉或稍后(公元前6 世紀(jì))約五六百年間的詩歌共計 305 篇?!对娊?jīng)》在先秦稱《詩》或《詩三百》,自漢代起,儒家學(xué)者把《詩》當(dāng)作經(jīng)典,才尊稱其為《詩經(jīng)》,開創(chuàng)了詩歌“饑者歌其食,勞者歌其事”的現(xiàn)實(shí)主義傳統(tǒng)。

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分風(fēng)、雅、頌三部分。風(fēng),即國風(fēng),是各諸侯國富有地方色彩的民謠。它包括了十五個諸侯國的160 篇民歌。雅,即正聲雅樂,是正統(tǒng)的宮廷樂歌,它分為“大雅”和“小雅”,共 105 篇?!按笱拧庇糜诼≈厥⒋蟮难鐣牡涠Y,“小雅”用于一般宴會的典禮。頌,即祭祀樂歌,用于宮廷宗廟祭祀祖先,祈禱贊頌神明,共40篇,分為“周頌”“商頌”“魯頌”。

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在語言上以四言為主,雜以五言、六言、七言,多重章疊句;在表現(xiàn)手法上往往兼用賦、比、興手法。賦,即敘述直陳其事6比,就是打比加;興,即“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”,指開頭時托事于物,借以引起下文。賦、比、興的廣泛應(yīng)用,對形成中國詩歌托物寄興、含蓄蘊(yùn)藉的傳統(tǒng)影響巨大。

      查看全部內(nèi)容,請點(diǎn)擊下載

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二首

      一、常識積累

      1. 寫作背景

      《靜女》出自《詩經(jīng)·邶風(fēng)》,是邶地(今河南湯陰境內(nèi))的民歌。寫的是一對戀人約會時的情景,表現(xiàn)了男子對戀人溫柔嫻靜的稱贊以及對她的深深情意,歌頌了他們之間淳樸而真摯的愛情。

      《黍離》出自《詩經(jīng)·王風(fēng)》,一般認(rèn)為是周大夫悲憫宗周覆亡之作。周平王動遷后,周大夫經(jīng)過西周故都,見昔日繁華的都城已成廢墟,遍種黍稷,有感于世事變遷,家國興亡而作。表達(dá)的是綿綿不盡的故國之思。后來,“黍離之悲”成為表達(dá)亡國之痛的代名詞。

      2. 文學(xué)常識

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。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(公元前11世紀(jì))至春秋中葉或稍后(公元前6 世紀(jì))約五六百年間的詩歌共計 305 篇?!对娊?jīng)》在先秦稱《詩》或《詩三百》,自漢代起,儒家學(xué)者把《詩》當(dāng)作經(jīng)典,才尊稱其為《詩經(jīng)》,開創(chuàng)了詩歌“饑者歌其食,勞者歌其事”的現(xiàn)實(shí)主義傳統(tǒng)。

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分風(fēng)、雅、頌三部分。風(fēng),即國風(fēng),是各諸侯國富有地方色彩的民謠。它包括了十五個諸侯國的160 篇民歌。雅,即正聲雅樂,是正統(tǒng)的宮廷樂歌,它分為“大雅”和“小雅”,共 105 篇?!按笱拧庇糜诼≈厥⒋蟮难鐣牡涠Y,“小雅”用于一般宴會的典禮。頌,即祭祀樂歌,用于宮廷宗廟祭祀祖先,祈禱贊頌神明,共40篇,分為“周頌”“商頌”“魯頌”。

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在語言上以四言為主,雜以五言、六言、七言,多重章疊句;在表現(xiàn)手法上往往兼用賦、比、興手法。賦,即敘述直陳其事6比,就是打比加;興,即“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”,指開頭時托事于物,借以引起下文。賦、比、興的廣泛應(yīng)用,對形成中國詩歌托物寄興、含蓄蘊(yùn)藉的傳統(tǒng)影響巨大。

      查看全部內(nèi)容,請點(diǎn)擊下載

      點(diǎn)擊下載

      中国日本亚洲综合久久久,久久精品免费AV,a级毛片在线手机版,中文字幕免费视频
      <bdo id="wmomi"></bdo>
    • <ul id="wmomi"></ul>
      <delect id="wmomi"></delect>
    • <menu id="wmomi"></menu>